2021年10月23—24日,“2021中国·衡水董仲舒与儒家思想国际研讨会暨中华孔子学会董仲舒研究委员会学术年会”在衡水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由政协衡水市委员会、中华孔子学会董仲舒研究委员会、中国实学研究会、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共同主办,衡水学院承办,上海交通大学董仲舒国际儒学研究院、西安外事学院七方教育研究院暨国学系协办。研讨会的主题为“儒学复兴从衡水走来”。此次会议采取了现场出席和网络视频出席相结合的方式举行,美国、日本、韩国等海外专家学者以及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河北日报、河北新闻网、河北广播电视台、长城新媒体、河北工人报、河工新闻网、河北农民报、河北共产党员网、中国新闻社、中国经济网、中国网、中国孔子网、网易衡水、衡水日报、衡水电视台等新闻媒体,以及《哲学动态》等学术期刊代表参加此次大会。
衡水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钮兴辉主持
衡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刘立斌致辞
23日上午,会议开幕式由衡水市政协党组书记、主席钮兴辉主持。衡水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刘立斌首先致辞。刘立斌在致辞中说,作为董子故里,衡水市委、市政府始终坚定“四个自信”,把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义不容辞的使命责任和跨越赶超的动力源泉。并且将以这次研讨会为契机,进一步推动董子文化与时代发展更相适应,与现代文化相融相通,进一步为推动衡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丰厚的精神滋养和更加强劲的文化支撑。
衡水学院党委书记王守忠致辞
衡水学院党委书记王守忠致辞。王守忠在致辞中介绍了近年来衡水学院在加强内涵建设、深化转型发展,努力建成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大学过程中取得的丰硕成果,以及在立足衡水、服务地方,积极参与地方文化建设,研究、传承董子文化中取得的骄人成绩。
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中央党校教授王杰致辞
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中央党校教授王杰通过视频发表致辞。他对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指出中国实学研究会以实事求是、经世致用、知行合一、躬行实践为核心精神,董仲舒的思想具有“经世致用”的实学功能,应该深挖其中的智慧,为现代国家治理乃至全球治理提供有益的启迪和借鉴。
中华孔子学会董仲舒研究委员会会长、上海交通大学余治平教授致辞
中华孔子学会董仲舒研究委员会会长、董子学院首席研究专家、上海交通大学余治平教授做了题为《今天的中国仍需要董仲舒这样的大儒》的致辞。余教授指出,在中国古代国家治理儒家化的形成阶段,董仲舒发挥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他与汉武帝合作,共同促进了儒学经学化、儒家“国教化”和国家治理儒家化的历史转折,成为继孔子之后有担当、有作为、有创新、有气象的一代大儒。董仲舒对现实社会颇多关切,善于以理性的方式进行深刻批判并提供良好的治理方案,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努力,以春秋公羊学为蓝本架构,说服最高统治者确立并完善一整套的政治、经济、军事、法律、社会、民族制度和政策,但他又没有匍匐在威权极权之下,而是不断通过不同方式批判现实,积极劝谏。当今的中国,仍然需要董仲舒这样的大儒。作为儒学研究者,应该学习董仲舒“法天而立道”的大儒气象,明确自身的使命。
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梁世和研究员主持主旨演讲
开幕式之后,进行了第一场专家主旨演讲。上半场由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梁世和研究员主持。美国夏威夷大学成中英教授、四川大学舒大刚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向世陵教授、深圳大学景海峰教授、四川师范大学黄开国教授分别做了主旨演讲。
美国夏威夷大学成中英教授演讲
成中英教授演讲的题目是《析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他对董仲舒天人感应之说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追溯其背景,并比较其他有关天人之际的哲学理论,认为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并不能代表中国哲学的主流。成教授指出,中国哲学以天人合一思想为主体,在理论上与实际经验中体现了人与天之间的关系,这种天人合一的思考架构是研究中国哲学必须思考的基本命题。
四川大学舒大刚教授演讲
舒大刚教授演讲的题目是《董仲舒与<孝经>》。他对董仲舒的著作进行考察,指出《春秋繁露》中的《五行对》和《尧舜不擅移汤武不专杀》两次明引《孝经》,又于《为人者天》《四祭》《立元神》等篇及元光元年对策中暗引《孝经》的思想和文句,这说明《孝经》先于董子产生,而非如宋及近儒所怀疑的那样,系“齐鲁间陋儒所作”,或成书于“西汉末年”。
中国人民大学向世陵教授演讲
向世陵教授演讲的题目是《从“天人”合一到“天仁”合一——董仲舒仁学一议》。他指出,董仲舒讨论天人之际问题,核心聚焦于一个“仁”字,并以天意释仁,提出:仁之美者在于天,人之仁是由天之仁而来的。仁爱情感的深化,有内化和外化两个面向,内化在为爱的情感寻找人性的根源;外化则在“以仁厚远”的视野下,落实君王的爱民政治和实现仁民爱物的普遍仁说。
深圳大学教授、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景海峰演讲
景海峰教授演讲的题目是《今古文之争的方法论意义》。他分析了今文经学的特征、古文经学的文献学性质,并对今古文之争进行了深入阐述。其中特别指出,董仲舒创造的一套解经学,不但确证了《春秋》的神圣地位,而且赋予其礼法、社会治理及宇宙论的性质,使经学中所揭示的道理,成为一种规定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的律则,从而具有了极强的超验意义。
四川师范大学黄开国教授演讲
黄开国教授演讲的题目是《董仲舒对晚清公羊学的影响》。他指出,董仲舒对晚清今文经学的影响主要是孔子改制说的理论与《春秋》无通辞的经典诠释方法,廖平和康有为的经学构建便是利用了这种理论资源。孔子改制说通过对孔子形象的塑造,得出各自需要的改制内容,再加上灵活性的解经方法,对孔子改制做出适合不同需要的新解释,二者相得益彰。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孟子研究院特聘专家孔德立主持主旨演讲
下半场由首都师范大学教授、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孟子研究院特聘专家孔德立主持。台湾政治大学董金裕教授、复旦大学谢遐龄教授、山东大学黄玉顺教授、日本北九州大学邓红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韩星教授分别做了主旨演讲。
台湾政治大学董金裕教授演讲
董金裕教授演讲的题目是《从<史记·循吏列传>看司马迁所述董仲舒的<春秋>教》。他指出,司马迁上承孔子之教,并承其师董仲舒之传,对《春秋》大义知之甚深,因而于撰述《史记》时将之寄寓其中。董教授选择《史记·循吏列传》一篇进行分析,发掘出其中的《春秋》大义,以展现司马迁对董仲舒《春秋》教传述之情形。
复旦大学谢遐龄教授演讲
谢遐龄教授演讲的题目是《董仲舒天人思想初探》。他从人的身体、情感、德性、礼制、官制、伦理、服制等七个方面对董仲舒的天人思想进行剖析,指出董仲舒的天人一体观论述全面详尽、理论自成系统,非其他学派可比,应该深入挖掘其天人一体观的当代价值,继承其“敬祖须配天”“法古必奉天”的思想。
山东大学黄玉顺教授演讲
黄玉顺教授演讲的题目是《义不谋利:作为最高政治伦理——董仲舒与儒家“义利之辨”的正本清源》。他指出,“义”与“利”的对立乃是基于两种主体的对置,即“君”与“民”或“官”与“民”的对置。民众谋利乃是天然权利,权力谋利则是不义;权力的最高正义便是为民谋利,最大不义便是与民争利。“义不谋利”乃是孔子所确立、董仲舒所坚持的最高政治伦理原则。
日本北九州大学邓红教授演讲
邓红教授演讲的题目是《董仲舒<春秋繁露·治水五行篇>研究》。他认为,《春秋繁露·治水五行篇》为了将五行和阴阳四季一年结合起来,提出了五行每行平均配当“七十二日”的说法。这个“七十二日”的说法可能是受到了《管子》的影响,但归根结底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十月太阳历。
中国人民大学韩星教授演讲
韩星教授演讲的题目是《董仲舒的中和论》。他指出,董仲舒继承发展了上古以来,特别是《中庸》的中和观念,形成了以贵中尚和为主体、阴阳五行为框架、由中致和为途径的理论体系,并从治身与治国两个方面展开中和论的实践应用。董仲舒的中和论是构建思想体系的根本原则和基本方法,贯穿于其思想体系的不同方面。
以上10位专家的演讲,以新颖的研究视角、宏阔的研究视野、通脱的学术思考、严谨的学术态度吸引了在场的所有听众,每一场主旨演讲都是精彩的思想盛宴,既加深了与会者对董仲舒思想的理解,也让人们充分认识到了董仲舒思想的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
23日下午,进行分组学术研讨。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99篇,覆盖面广,类型多样,颇多新见。考证类文章,精微细致,有理有据;义理类文章,逻辑严谨,论证充分;应用类文章,立足现实,切实可行。这充分体现出学界对于董学的研究正逐步走向多元化、深入化、细致化。根据论文主题,分组讨论共分为8场进行。在交流过程中,很多文章的观点颇具启发意义。这些董学研究成果,从经学、哲学、政治、伦理、教育、法律、人生际遇、文化传承、地位影响、历史评价、文献文本、学术史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研究,既有总结和发展,又有争鸣和指引,是一场名副其实的专家层次高、学术水平高的学术研讨会。
第四届“董子杯”全国书法大展开幕
24日上午,与会专家学者到衡水中国书画博物馆参加了“第四届‘董子杯’全国书法大展开幕式”。开幕式由市政协副主席王成宗主持,市政协主席钮兴辉宣布展览开幕。“董子杯”书法作品的内容,以董仲舒的名言名句和历代包括当代名人学者对董子的评价,以及关于董仲舒的诗文楹联为内容。这种把学术研讨会和书法大展活动相结合,“言必儒学、书即董子”的形式,有利于推动董仲舒儒家思想的精华在更多层次、更广领域得以弘扬。
开幕式结束后,与会专家学者、获奖作者、衡水书法爱好者,市政协、衡水学院人员及衡水儒学研究学者兴致勃勃地参观了书法展。
浙江大学何善蒙教授主持主旨演讲
参观完毕,进行了第二场专家主旨演讲。由浙江大学何善蒙教授主持。清华大学方朝晖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蒋重跃教授、韩国安养大学孙兴彻教授、同济大学曾亦教授、黑龙江大学柴文华教授、西南民族大学杨翰卿教授分别做了主旨演讲。
清华大学方朝晖教授演讲
方朝晖教授演讲的题目是《儒家治道:预设与原理》。他指出,儒家治道建立在中国文化的此岸取向这一基本预设之上,其最高价值原理可概括为天下原理、文明原理和大同原理,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德治原则、贤能原则、人伦原则、礼法原则、风化原则、义利原则、民本原则等七条原则,儒家治道的一系列具体措施,皆可视为此七原则的产物。总体而言,儒家治道有三大特色:治人主义、统合主义和心理主义。
北京师范大学蒋重跃教授演讲
蒋重跃教授演讲的题目是《古代中国关于历史进程问题的理论思考》。他按照历史演进的顺序对西周初年、春秋战国时期、两汉、魏晋到明清时期的历史进程观进行了梳理,并将各个阶段的关键词分别概括为:“天命”与“人心”、“古今”与“同异”、“三统”与“三世”、“文”与“势”。其中对于汉代的历史进程观,蒋教授着重阐发了董仲舒的“三统说”,指出其主要观点就是:历史必将在王者改制的多重循环中无限地发展下去。
韩国安养大学孙兴彻教授演讲
孙兴彻教授演讲的题目是《董仲舒“天人感应论”的政治意义一考》。他指出,董仲舒的政治思想是基于所谓“天人感应”的自然与人的思维。董仲舒试图通过天人感应的逻辑来论证王权的正统性与汉朝的政治正当性及永续性,这一理论过去曾被批判为拥护专制君主和封建统治的思想,但从另一角度来看,却起到了牵制专制君主的作用。
同济大学曾亦教授演讲
曾亦教授演讲的题目是《论董仲舒与何休的学术渊源》。他指出,两汉《公羊》博士之学当出于董仲舒无疑,而与胡毋生无涉,并且通过比较董仲舒与何休对于逄丑父一事的态度,指出二人对于逄丑父行为价值的判断截然相反:董仲舒以逄丑父置其君于大辱之地,可谓不忠不义;而何休则以逄丑父得尽臣责,认为有可善者。
黑龙江大学柴文华教授演讲
柴文华教授演讲的题目是《论冯友兰对董仲舒哲学的研究》。他分时期、分阶段分析了冯友兰对董仲舒哲学的研究,指出冯友兰对董仲舒哲学的价值评判虽然有变化,但总体上是辩证的,合理的。与持历史退化论观点的劳思光相比,冯友兰则持历史进化论观点。
西南民族大学杨翰卿教授演讲
杨翰卿教授演讲的题目是《董仲舒及汉代儒学与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思想观念》。他指出,董仲舒哲学思想经唐代张九龄而影响到我国岭南的广西壮族社会;彝族的传统哲学观念,与以董仲舒为代表的汉代天人儒学在有机自然观和类比推理上,具有共同的观念特质或思维特色;宋代,董仲舒“素养士”的思想传播影响到西夏,成为以党项羌族为主体的西夏社会进行儒学教育的思想依据。
以上6位专家的演讲,既有宏观研究,又有微观考察,开辟新领域,运用新方法,提出新观点,创立新范式,常研常新,充分展现了深厚的学术造诣以及董学研究的学术魅力。
余治平教授主持闭幕式
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会长李奎良教授做学术总结
第二场主旨演讲结束后,大会举行闭幕式。余治平教授主持闭幕式。
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会长李奎良教授做学术总结。李教授指出,目前董学研究的发展格局是多元的、全方位的、多层次的,正逐步走向繁荣。本次会议的研究成果呈现出三个显著特点:全景式评价、回归式创新、现代式激活。董学不是封闭的、静止的,而是开放的、可发展的。董子思想不仅属于历史,也属于当下,属于未来。董仲舒不仅属于衡水,也属于中国,属于世界。
衡水学院党委副书记王金生致闭幕辞
衡水学院党委副书记王金生致闭幕辞。王书记指出,董仲舒国际学术研讨会已经连续举办四届,在推动国内外董学研究的同时,也使衡水学院董学研究力量逐渐增强。不仅如此,董子文化与我校的学科建设紧密结合,打造“董子+”文化品牌,孕育出了累累硕果。
会议结束后,学者们前往景县董故庄董子故居、广川董子园,故城县董子学园开展董子文化考察。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提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此次大会紧紧围绕“两个结合”,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引,赋予董子文化新的时代内涵,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董子文化深度互动,不仅使董仲舒思想“还原于时代”,更使其精神“活化于当代”。这无疑将升华当今时代对董学理论的变革与创新,使董学真正成为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思想文化资源。目前,“中国?衡水董仲舒与儒家思想国际研讨会”已经成为颇具影响力的国际儒学盛会,是交流学术成果、传承董子思想、光大衡水形象的重要平台,“儒学复兴从衡水走来”的共识已经由这个平台推向世界,这个平台也将引领董学研究继续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