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资讯 > 学界动态
学会党建
《四书》经典走进大众 儒家精神传承不息
发布时间: 2021-07-19 19:16:29     作者:本站编辑    

640.jpg

  《四书》解读项目,是孟子研究院组织实施,由陈来、王志民主持完成的一项面向大众的儒学经典解读学术工程。该项目始于2016年9月,以孟子研究院特聘专家陈来、王志民、李存山、王中江、梁涛、杨海文、孔德立、刘瑾辉为主体,邀请安乐哲、杨朝明、肖永明、颜炳罡、翟奎凤等一批国内外儒学专家积极参与,在济宁市、邹城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持续推进的。在此期间,先后完成《孟子》七篇解读、《中庸》解读、《大学》解读,并已由齐鲁书社出版发行。去年以来,随着《论语》解读的圆满完成,整体项目,胜利告竣。于2021年5月14日在邹城举行了《四书》解读收官仪式。该项目的后续工作将以《四书》解读为总目,将相关视频和著作结集出版发行。整个《四书》解读项目,历时5年;其间,得到央视新闻联播、山东新闻联播、人民网、光明网、新华网、腾讯网等数十家电视、网络媒体的广泛报道,受到海内外及社会各界广泛关注。部分内容由山东教育电视台播出后在教育界和广大群众中产生了重大影响。现摘录《四书》解读收官仪式大会发言以飨读者。


640 (1).jpg

陈来

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院长


  在某种意义上应该说,我们在山东较好地落实了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视察曲阜重要讲话精神,较好地落实了2017年中办、国办两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


  《四书》解读活动贯穿了孟子研究院特聘专家5年来的工作,它开始于2016年,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曲阜并发表重要讲话之后,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之前。我认为《四书》解读活动具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学习经典文本。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曲阜讲话特别强调,要善于继承、善于弘扬传统文化。继承和弘扬的前提应该是学习和理解,《四书》解读强调的是对经典文本的学习,这是很重要的。最近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文史哲》编辑部的回信里也讲了,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了解中国就包括了解中国文化,了解中国文化最重要的是对中国文化的基本经典进行学习和理解。《四书》解读活动就是要帮助社会各界学习儒家文化的经典文本。


  二、创新解读方式。以往我们学习或解读儒家经典文本有不同的形式:一个是历史上从汉代以来一直到近代出现的对经典的注释,但它往往是选择性的注释;五四运动以后,在现代中国文化当中,有一种新的解读方式就是今译,但它更关注文字的疏通,而不是特别注重思想和义理。跟这两种方式相比,我把《四书》解读的方式叫做讲读。讲读的特点,一是它的全面性而不是选择性;二是它不像今译那样,只在表面上做了一些文字的梳理,而是着重于义理的提炼和思想的解说;三是我们的讲解结合了当今社会文化的现实和需求。这都是我们这次讲读跟前两种解读儒家经典的形式相比所做的方式的创新。


  三、在解读方式的创新上是多维的、立体的。一个是《四书》解读的录像,我们要感谢山东教育电视台配合播出了我们的录像。观众可以通过视频,看到我们的图像、听到我们的声音、看到我们的手势。通过跟山东教育台的合作,我们的解读获得的生命是更鲜活的,它深入人心的深度和广度也是以前的形式所不能相比的。还有就是《四书》解读的音频,入选了全国政协委员读书活动。所以这恐怕不仅是在有关《四书》的讲解上,而且在中国文化的讲解上,应该说也开创了一个新的传播先例。


  四、从内容上来讲是有创新的。我们不仅有学术形式上的这种传播的创新,在内容的讲解上都是经过认真准备思考,所以讲出来的东西不仅有我们多年研究的积淀,而且反映了一些新的思考,这保证了我们的讲读同时具有了学术性。我们每个老师在讲的时候都能感受到这一点,虽然已经写了、讲了不少次,但是每一次新的讲解里都有一些新的认识。所以,我想《四书》解读活动不仅仅是在我们中国文化的普及和学习方面,在研究方面应该说它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提供了学术性方面一些新的见解。


640.webp.jpg

王志民

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

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组织国内知名学者,集中优势学术力量,逐一解读《四书》中每部经典文句,从而深入挖掘思想内涵,是“《四书》解读”项目的特点、优势和创新;是孟子研究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曲阜重要讲话精神,弘扬传承儒家优秀传统文化所作出的一个重大贡献。


  《四书》解读始于孟子研究院正式成立的2016年。在统筹规划今后5年重点工作之时,经院领导班子与特聘专家多次研讨,逐步统一认识,从《孟子》七篇解读起步,将《四书》解读列为孟子研究院5年的中心工作和重大学术项目之一。


  《四书》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是全面阐释儒家核心思想的经典。宋代以后的千余年来,《四书》受到历代统治者和社会各阶层的广泛推崇和重视,列为官学和历代童蒙教材,成为儒家经典之经典。科举选仕,学者治学,书院讲习,家学传承,《四书》皆为重中之重;其对历代中国人产生的重要深远影响是任何其他文献古籍无法比拟的。时至今日,《四书》所阐释的核心理念、文化精神、道德规范、处世之道及其哲学思想等对我们当代人仍具有积极意义和极强的现实价值。如果说《五经》是中国文化的总结和传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神之所在,那么《四书》就是塑造中国人灵魂的经典,从信仰的角度说,《四书》犹如中国人的圣经。将《四书》解读作为孟子研究院的主要学术工程,持续5年完成,就是抓住了弘扬儒学的核心思想和关键工作。组织特聘专家,聘请国内知名学者,集中国内优势学术力量,完成《四书》解读,是孟子研究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曲阜重要讲话精神,弘扬传承儒家优秀传统文化作出的一个重大的、创新性的贡献。各位专家在研究儒学方面都是卓有成就的知名学者,把自己多年来对《四书》的深入研究和对《四书》文本的解读成果、研究心得,都集中到《四书》解读中来,就使得《四书》解读成为众多学者共同解读一本书的集成之作。读者通过各位专家深入浅出的解读,不仅感受到《四书》文本解读内涵的丰富性和准确性,而且能深入体验到不同学者治学的特点和差异。汇众智于一书,融多元于一体,使《四书》解读成为有质量、有特色、有创意的经典解读之作,有力地促进了儒家思想精神内涵的挖掘、弘扬、传承和转化。


  在《四书》解读过程中,邹城市的干部群众,孟子研究院全体成员,始终保持高昂的工作热情,给予坚定而全面的支持,使每种著作的解读过程都非常顺利;使每个学者的每次讲解,都精彩有致,保证了整个工作的圆满成功。


640 (8).jpg

国承彦

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党委书记、

副主任、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长、孔子研究院党委书记


  《四书》解读活动在学术界和社会上产生了热烈反响,为推动儒家文化的研究传播作出了有益探索和贡献。


  近年来,山东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重要论述精神,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方针,以强烈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于2019年8月联合教育部创新成立尼山世界儒学中心,将中国孔子基金会秘书处整建制并入,下辖孔子研究院、孔子博物馆、孟子研究院3家单位,致力于打造世界儒学研究高地、儒学人才集聚和培养高地、儒学普及推广高地、儒学国际交流传播高地。中心成立以来,在省委、教育部坚强领导、在理事会及各位学术委员支持下,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儒学基础研究重大工程、“一带一路”《论语》译介工程、尼山世界儒学中心联合研究生院建设等取得重大成果,第七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正加紧筹备之中,2200余家“孔子学堂”“孔子文化中心”遍布海内外,儒学思想和儒家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孟子研究院自2016年以来,秉承“围绕应用搞研究,搞好研究促应用”的原则,在济宁、邹城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陈来先生、王志民先生等特聘专家的辛勤付出下,守正创新、薪火相传,在弘扬中华文明、繁荣学术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先后举行了《四书》解读、国际青年儒学论坛等一系列高端的学术研究和接地气的儒学传播活动,推出《孟子研究》《孟子思想与干部政德修养》和《孟子》《中庸》《大学》解读系列成果,在学术界和社会上产生了热烈反响,为推动儒家文化的研究传播作出了有益探索和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文史哲》编辑部回信中指出,“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让世界更好认识中国、了解中国,需要深入理解中华文明,从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角度深入阐释如何更好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这给哲学社会科学界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希望孟子研究院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高水平举办“杜维明精神人文主义”暨“第三届国际青年儒学论坛”,拓展家长学校(孟母大讲堂)、孟子大讲堂授课等研究传播活动,努力打造儒学特别是孟学研究的世界中心。


640 (9).jpg

远义彬

中共邹城市委书记


  《四书》解读活动生动详实、深入浅出地对《四书》进行了讲解,给干部群众带来了一场文化大餐、思想盛宴。


  邹城作为孟子的故里,历史悠久,文脉兴盛,在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两创”上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近年来我们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批示精神,坚定文化自信,担当文化使命,深入做好挖掘与阐发、转化与创新、传承与弘扬的文章。按照现代精品、未来遗产的定位,建设孟子研究院,聘请陈来先生、王志民先生等儒学大家担纲,推出《孟子文献集成》《孟子思想与干部政德修养》等研究成果。连续15年举办母亲文化节,持续举办国际青年儒学论坛、邹鲁文化城市座谈会,在交流互鉴中擦亮了邹城文化品牌。积极推进孟子思想大众化、普及化,开设了孟子大讲堂、孟母大讲堂等公益讲座,常态化举办孟子公开课,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群众生活。


  《四书》蕴含了儒家思想核心内容,在中华思想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四书》解读活动,给干部群众带来了一场文化大餐、思想盛宴。同时,活动受到众多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光明日报、大众日报都做了宣传报道,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今天《四书》解读活动虽然告一段落,但是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传承永远没有止境。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强化使命担当,加快孟子研究院新址建设,持续做好儒学研究转化运用、普及推广工作,为推动文化“两创”贡献更多邹城力量。


640 (2).jpg

李存山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


  孟子思想实际上是《四书》思想体系的中坚,“求观圣人之道,必自孟子始。”


  《四书》解读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读《四书》之序的问题。朱熹曾经讲过,读《四书》要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再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但是这次解读活动是从《孟子》开始,然后到《中庸》,然后到《大学》,最后到《论语》。我对此也有一个新认识,那就是孟子思想实际上是《四书》思想体系的中坚。试想如果没有孟子的性善论,我们如何去解释《中庸》的“天命之谓性”?如果没有孟子的性善论,我们如何去解释《大学》的“明明德”?如果没有孟子的性善论,我们对孔子说的“性相近,习相远”也不会有更深的理解;因为有了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我们对《论语》中“因民之所利而利之”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求观圣人之道,必自孟子始。”这次解读活动就是从《孟子》开始,“先立乎其大者”。把孟子思想讲明了,就更容易理解《中庸》的微妙,也更容易理解《大学》中儒家的“内圣外王”的规模,对于加深理解《论语》中儒学思想的根本及其丰富广博的内容也是有重要意义的。


  《四书》解读活动虽然圆满收官了,但是研究《四书》、研究孔孟儒家思想,以至于在社会生活中推广普及儒家思想,还应该继续下去,更加脚踏实地地践行儒家思想“知行合一”的实践智慧,乃至在现实社会生活中实现儒家思想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640 (3).jpg

王中江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四书》解读开启了儒家《四书》诠释学和经典诠释学的一个新范式,也建立了一个新界碑——广大精微转道轮,意义深远鉴古今。


  第一,《四书》解读是我们孟子研究院这个非常齐心协力的共同体共同创造的智慧。每解读一部经典,我们事先都要进行很充分的讨论、酝酿和准备。在《四书》解读过程中我们经历了很多,虽然有辛苦,但是我们感到很快乐,很幸福,因为我们共同见证了集体协同的智慧。


  第二,《四书》解读是儒家的《四书》诠释学在当代的新开展。《四书》是从宋代建立起来的一个传统,这一传统的建立标志着从汉唐以《五经》文本为中心到宋明以《四书》文本为中心的转变。《四书》解读是《四书》诠释学的一个新的创造、新的故事。过去往往是注释了《论语》《孟子》,单挑出来去注释《大学》《中庸》,其实是很少的。在孟子研究院,我们共同创造了一个《四书》诠释学的体例,这可以说是在儒学的《四书》传统里面,我们建立了一个新的传统。


  第三,这是儒家的经典诠释学在当代的复兴和创造。儒家经典诠释的传统源远流长,《四书》相对于《五经》可以说是新的经典。在《四书》解读里面,我们运用现代的方法和现代的视野重新去诠释《论语》《孟子》《中庸》《大学》,我们从视域到维度,从文本到义理,从意义到价值,从古今到中西,在很多方面也让儒家的经典诠释学在当代发生了一个很大的转变。因此这是儒家的经典诠释学在当代孟子研究院建立了一个新的故事。


640 (4).jpg

梁涛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


  《四书》凝聚了孔孟等先哲的智慧,代表了儒家文化的核心精神,反映了中华文化的思想特质。今天我们重新解读儒家经典,讲解《四书》,就是让儒学回归生活,让《四书》走入时代。


  经典之为经典就在于它是一个“无尽藏”,它的思想和意义没有也不可能被穷尽,每一代人在阅读的时候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今天我们重新解读儒家经典,就是让儒学回归生活,让《四书》走入时代。


  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四书》的基本精神,我想选择《论语》的“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如果再具体一点,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四书》的思想,我认为《论语》可以用这句话:“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道是最高的理想,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如何实现道呢?要根据德。那么又如何把握德呢?要根据仁,仁是儒学的核心概念,同时还要实践艺,这里的艺指六艺。对于《大学》,我想用“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不一定有机会去“治国平天下”,但修身却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也是对我们完善自我十分必要的。对于《中庸》,我认为最恰当的是“极高明而道中庸”。中国文化追求高明,以天人合一,与天地参为最高境界。但我们在追求超越性的同时,并不否定现实世界和人生,同时又遵循中庸之道,也就是生活的常道。对于《孟子》,我想用“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孟子告诫我们,任何事情都要首先抓住“大者”、根本。


  《四书》凝聚了孔孟等先哲的智慧,代表了儒家文化的核心精神,反映了中华文化的思想特质。我尝试用以上几句话来概括其基本精神,是我在解读《四书》过程中的一点心得和体会,意在抛砖引玉,引起大家对此问题的关注。


640 (5).jpg

杨海文

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


  经典既是句号,又是惊叹号,更是省略号。经典属于并会终结既往的历史时代,这是句号;经典提出并会解答当下的社会问题,这是惊叹号;经典敞开并会指向未来的心灵境界,这是省略号。


  《四书》因其思想体系的逻辑井然而博大。南宋大哲学家朱熹曾说:“某要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大学》帮助人们框定“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规模,《论语》帮助人们确立“克己复礼为仁”的做人之本,《孟子》帮助人们反观“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奋发与超越,《中庸》帮助人们求证“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的深邃哲理。所以,按照一定的次序读《四书》,就会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四书》因其核心理念的旗帜鲜明而博大。明代学者曹端的《四书详说序》曾说:“夫《四书》者,孔、曾、思、孟之书,所以发《六经》之精义,明千圣之心法也。语其要,分之则《论语》曰仁、《大学》曰敬、《中庸》曰诚、《孟子》曰仁义,合之则帝王精一执中之旨而已矣。”正因“仁”“敬”“诚”“仁义”的纲举目张,《四书》得以守正创新地重建儒家道统论。


  《孟子》因其继往圣、述来学的泰山岩岩之气象而独特。唐代大思想家韩愈的《送王秀才序》曾说:“故求观圣人之道,必自孟子始。”南宋学者施德操的《孟子发题》曾说:“尧舜之道,自孔子传之曾子,曾子传之子思,子思传之孟子。自孟子得其传,然后孔子之道益尊,而曾子、子思之道益著。其所以发明斯文、开悟后世者,至深矣!”韩国学者李瀷的《孟子疾书序》曾说:“孔子没而《论语》成,曾子述而《大学》明,子思授而《中庸》传,孟子辩而七篇作。以世则后,以义则详。后则近,详则著。故曰:求圣人之旨,必自孟子始也。”


  在孟子看来,正因在道德形上学层面挚信“性善”,人类成为区别于禽兽的万物之灵,每个人都是大写的人;正因在实践伦理学层面倡导“五伦”,人们在群体中拥有各自恰如其分的位置,既能成就自我,又能成就他人;正因在王道政治学层面分辨义利,物质的获得感与精神的幸福感相得益彰,人真正成为社会性的存在。成为一个本性善良、呵护良知的人,过上一种充满温情、相互信任的生活,拥有一个崇尚道义、以民为本的社会,这是孟子思想的本质诉求。贞下而起元,所以我们读《四书》,可自《孟子》始。


  王阳明曾说:“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立志成为圣人,就可以成为圣人;立志成为贤人,就可以成为贤人。惟其如此,《四书》才会与我们的人生永远地血脉相连。


640 (6).jpg

孔德立

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


  《四书》代表孔孟之道,展开了早期儒学的谱系。《四书》解读,由《孟子》而《中庸》,再《大学》而《论语》,正好是追寻孔孟之道发生、发展的历程。


  《四书》是中国古代儒家文献的根基。《五经》是中国文化的原始材料,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都在其中,但是要便捷地了解儒学,《四书》更为社会大众所接受。从《五经》到《四书》的形成过程,也是中国文化传统的形成过程。孔子编订的《五经》,是孔子对他之前文化的总结,《四书》则是由《论语》开端,由《大学》《中庸》作为发展,由《孟子》集大成,把早期儒学最重要的谱系链接起来。《四书》可代表孔孟之道。《四书》解读,由《孟子》上溯到《中庸》,再上溯到《大学》,最后解读《论语》。这样的解读过程正好是在追寻孔孟之道发生发展的一个历程。


  《四书》解读是落实“两创”方针的典范。2013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了重要讲话。我个人认为,总书记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系列战略部署,都源于这个讲话。讲话中提到“四个讲清楚“,非常重要。现在很多人对《四书》还有误解,就是因为没有讲清楚,没有讲清楚的原因就在于没有研究清楚。研究清楚和讲清楚能够完美结合,在《四书》解读上可以体现出来。


  收官是新的开端。高端又接地气的《四书》解读的成功举办,将为孟子研究院进一步发挥特聘专家作用,策划与组织新的学术与文化普及活动,积累丰富经验。


640 (7).jpg

刘瑾辉

扬州大学文学院教授


  《四书》是诲人成人之学问,是中华民族精神之所在。读《四书》,可知做人之尊严,可增人格的力量,可明人生的价值与意义。


  《四书》彰显儒家的广阔胸怀,《四书》的意义在于它有助于形成中国精神,中国胸怀,中国价值观。正是孔子的“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节操观,培育了中华民族坚守人格、崇尚气节的精神;正是孔子的“仁以为己任”、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中庸》的“致中和”“和为贵”的仁爱理念,孕育了中华民族厚德载物、兼容并包的精神;正是《大学》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孟子的“人皆可以为尧舜”、《中庸》的“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的自强进取的意识,培养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正是孟子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尚公理念,张扬了中华民族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


  《四书》不仅启迪了古人,同时也熏陶时人。读《四书》,可以拓展知识,丰富思想,增智聪慧,修身成德,成就事业。


来源: 大众日报    浏览次数:0   【收藏本页